先享后付消费陷阱揭秘:警惕预付费背后的套路
在互联网消费时代,各种消费陷阱层出不穷。最近,央视报道了一种名为“先享后付”的消费模式,它在预付费行业悄然兴起,但却引发了大量消费者投诉。这些消费者发现,所谓的“先享后付”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样美好,享受折扣的同时还能避免商家卷款跑路的风险。事实恰恰相反,他们掉进了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。
据报道,不少消费者在网络上吐槽“先享后付”套路满满。这类投诉主要集中在祛痘门店,特别是“蕾特恩专业祛痘国际连锁”品牌。
调查显示,消费者进店的流程几乎千篇一律:面部检测、分析皮肤问题、制定方案,然后推荐“先享后付”分期付款。
当消费者对后续还款压力表示担忧时,店长会劝说他们办理更长期限的分期业务,以降低每期还款金额,并强调这项服务没有利息。
报道指出,这种现象并非个例。网络上,许多公司为商家提供“先享后付”接入服务,涵盖美容、健身、教育培训、宠物等多个领域。这种消费金融模式规避了国家对预付行业的监管,存在极大风险。
据某“先享后付”公司人员透露,目前市场上很多开展“先享后付”业务的公司实际上是贴牌经营。
真正通过支付宝认证,直接从支付平台获取接口的源头公司,其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发展下级代理,通过拓展代理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取收益,或者为其他公司提供贴牌服务,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认证资质赚取服务费。
在这种分账模式下,为了获取更多利润,大量代理商会尽可能多地发展商户接入“先享后付”支付系统。为了吸引实体店商户,这些推广人员会将这种支付模式包装成对商家有利的营销手段,最终却让消费者承担了额外的费用。
针对这种引导过度消费的乱象,招联首席研究院董希淼指出,“先享后付”与预付式消费、信用卡分期、信用贷款等有一定的相似性,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,因此难以明确定义其本质,导致其缺乏监管,甚至可以规避监管。这也是电商平台和支付机构大力推广“先享后付”的重要原因。
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滕立章律师认为,支付平台应主动承担监管责任,金融监管部门也应明确“先享后付”的行为规范,消费者在消费时更要量力而行,理性消费。
公开资料显示,“先享后付”允许消费者先享受服务或商品,之后再付款。通过协议约定,消费者像“办卡”一样在商家连续消费,但“办卡”费用并非一次性结清,而是分期支付。这种模式看似方便,却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风险。